文章

高校行动起来——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1304084550495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2013年教育部曾下发通知,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

 

        近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又再次提出。
        那么,近年来高校在落实“光盘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贴宣传标语,志愿者加入其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食堂贴有“节约粮食”“文明就餐”等宣传标语,食堂门口放置易拉宝等竖形牌提醒师生不要浪费粮食。
        华中师范大学通过主题宣传方式,让学生树立节约粮食的就餐意识,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在食堂的餐桌、窗口、墙上张贴节约粮食相关的名人名言、标语、图片。
        湖北医药学院餐厅墙上挂着写有“我是光盘族,对浪费说不”“文明用餐,餐后请主动将餐具送往回收台”等标语。
        “如果志愿者看到有学生剩菜、剩饭,还会提醒他们下次少打点。”湖北医药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就餐时间学校会安排人员在食堂打饭窗口和餐具回收处轮流值班,负责检查排队秩序、就餐文明,同时对浪费现象进行劝诫,号召大家做到“光盘”。
台州学院一直倡导节约粮食,志愿者也会加入其中,帮助引导。该校后勤处负责人说:“学生自己组织的膳管会,我们学生会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平时不定期在食堂各个楼层,对食堂的后厨进行安全监督;在吃饭期间,给学生一个温馨的提示,让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要节约粮食的温馨提示。”
提供小份饭菜,因人供餐
 
        清华大学内多所食堂中立起一则来自饮食服务中心的告示,写着“适合按重量出售的饭菜均按两计算;基本伙菜品均可提供小份菜;馒头可按1/2和1/4出售”。
        中国人民大学增加了个头稍小一些的小馒头,价钱是原来的一半。该校中区食堂负责人说,推出小馒头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减少了浪费。
        北京服装学院推出“半份菜”“小份菜”“拼菜”,一份菜的价钱可以品尝两种菜。
        汉江师范学院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打饭的时候会给女生少打一点,男生多打一点,不够吃免费添加,保障够吃又不浪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就餐供应方面,严格把控每份餐品分量,优先征求本人意见,原则上吃多少打多少。
 
奖惩分明
 
        对严格执行“光盘行动”的师生,高校会给予奖励,而对表现不佳者,学校会进行批评教育。
        河北师范大学在回民餐厅等部分餐厅实施试点,对每餐不浪费的学生,进行抽奖式奖励,鼓励学生不剩饭不剩菜,文明用餐。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学生餐厅剩饭剩菜明显减少,后厨出菜数量计划越来越合理,每餐饭后基本没有剩余。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对“光盘”的师生发放卡片,根据卡片数量进行餐厅就餐打折优惠卡兑换,该校食堂的残食垃圾每天因此减少3桶多。
        华中师范大学则针对学生浪费粮食情节恶劣者进行曝光和批评教育。
 
浪费苗头重现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知,近年来有些高校坚持开展“光盘行动”,师生浪费粮食现象减少。如武昌工学院早在2014年4月就在全校范围启动了“光盘行动校园行”活动并持续开展了近6年时间。
        “前些年,一个餐厅一天能拉走8桶泔水,里边剩饭剩菜多得很,看了令人心疼。”负责清运郑州大学餐厅泔水的李玉钦说。现在,一个餐厅一天拉走4桶泔水,里边剩饭剩菜也少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浪费现象又开始冒头。
        据2017年人民网报道,在南京某高校,记者在餐具回收处观察到,不少女生餐盘中菜已经吃完了但还会剩下一些米饭,大部分男生能做到“光盘”,有两到三成的餐盘中剩菜剩饭比较多。
        去年,小编时常到北京某高校食堂就餐,在回收台,小编看到,学生们会将剩余的饭菜倒掉。比如有些吃剩的馒头,学生并没有选择打包带走,而是直接倒掉。相对来说,女生剩的比较多。或许食堂的饭菜供应不能做到因人而异,是造成浪费的一个原因,而推出小份饭菜、“自助取饭”等措施又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此外,高校食堂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菜品,多做些符合学生口味的饭菜,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让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光盘行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从自身做起,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让我们将“光盘”持续进行到底!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的专项工作

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的专项工作

高职扩招

教职成厅〔202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退役军人事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
        为贯彻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的要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扩招规模,确保稳定有序、高质量完成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在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的基础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定高职扩招规模
        高职扩招工作,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高职扩招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根据教育部备案确定的招生计划,加强本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要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做好招生、培养、就业各个环节工作。要加大高职扩招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扩招、职业教育本科试点等有力政策,切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
二、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做好扩招各环节工作
        各地要综合考虑生源情况、办学条件、经济支撑等因素,按照向优质高职院校倾斜,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的原则,合理确定分学校招生计划,并指导学校做好分专业招生计划安排。在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单列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在岗群体报考。各地统筹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和高职扩招工作,确保广大考生、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以往高职考试招生工作方案基础上,按照本地疫情防控总体部署以及招生计划执行情况,适时组织高职扩招专项考试的补报名和招录工作。继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机制,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做好三二分段制高职转入高等教育阶段招生考试工作。
三、加快补齐办学条件,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
        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支持力度。各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好生均拨款制度,同时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政策,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基本办学条件。要加强对办学条件薄弱的公办高职院校的改造,结合实际需要,扩充高职院校教学用房面积及设施设备;加大政府购买高职教育服务力度。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快补齐教师缺口。各高职院校可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和企业在岗职工等群体单独编班,要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科学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的同时,严格保障集中教学学时,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实现质量型扩招。
四、加强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在国务院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协同联动;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明工作纪律,狠抓工作落实。教育部负责牵头建立高职扩招集中调度机制,各地教育系统相关部门纳入集中调度范围,按要求定期向教育部报送招生数据。教育部负责定期组织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部等部门联合召开专项调度会,实现各地方单位的有效对接。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退役军人部办公厅

2020年7月3日

 

 

职教高考本科录取率理应提高——天坤教育改革研究院

研究院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表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加大,每年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应按当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比例确定。他认为,目前职教高考本科录取率远远低于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只有逐步实现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上大体相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5月24日 封面新闻)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之后,中职教育一度迎来了春天。《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绘就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序列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切入点就是实施中高职衔接及中职、本科贯通,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职业教育“立交桥”建立和打通的希望,中职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加上“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这股强劲东风,中职升本科被寄予厚望。正是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不少中职学校开始大规模、理直气壮地抓升学教育。

        然而,中职升本科并非顺水顺风。此前,有的省份试行中职生对口升学、中职生单招高考,凭借“文化+技能”测试的优势,有些中职学校的升学率尚可圈可点。后来,这一优势不再明显,中职生升本科的数据大幅缩水,不少中职学校缩至个位数,有的专业甚至“搓光头”。近年来,参加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单招高考等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本科院校、专业却不断减少,招生计划不断压缩。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在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背景下,“职教高考”被误解为中高职联袂唱戏,中职生升本科的通道被进一步挤压。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提高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层次。提高职教本科比例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职、高职是职业教育独特的层次,但职业教育不能局限于中、高职,还要在更高层次(本科、硕士、博士)进一步发力。否则,职业教育地位仍难以提高。

        进一步推进、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本科比例,吸引更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技能突出的优秀中职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本科院校,这是对职业教育应有的尊重与肯定,是对“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纠偏,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最强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