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
2021年8月23日,国务院颁布《“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当前就业领域仍存在“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回顾我国技能劳动者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在以就业为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由1.3亿增长至2亿、城镇失业率稳定在5.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6%,在就业质量、就业结构与就业形式上虽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但对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机遇期的我国而言,整体就业状况依然存在就业压力居高不下、规模性失业风险始终潜在、劳动者技能素质、结构性就业矛盾严重仍需上升等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规划》设立2025年发展总目标,在关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方面,规划指出必须扩大高技能人才总量,并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就业导向原则指示下,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改善结构性就业矛盾,继而提升就业质量,由此打开解决其他就业问题的渠道。
对职业教育而言,《规划》的发布无异于一声惊雷不仅激起了领域内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更带动了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新了解与新认识:无论是对高技能人才数量的需求还是对质量的需求,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在其中起到的引领、培养作用,这是普通教育无法取代的重要职能。其中,《规划》重点强调的“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即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载体)既是职业教育必须承担的职责,又是其站稳类型教育地位的后盾。
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更无法脱离职业院校而单独实现。此次《规划》对于职业教育的要求与展望更多集中在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上。宏观上,要求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提质培优”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技能人才管理,以期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加深中国特色学徒制道路的探索;微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强化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要求教师不仅能立足三尺讲台、更要能周旋行业之间;要求校企不仅要深度融合,更要以此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技能培训与学生就业进展。
由此可见,《规划》不仅是行业就业的风向标,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针。《规划》的发布既为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目标,又为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既是艰苦卓绝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发表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免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