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国外职教,了解职业教育为何成为“香饽饽”
在国外,职业教育也深受重视,不少国家甚至把职业教育视作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职业教育为何成了“香饽饽”?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
德国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尊重和认同,不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薄职业技能教育的倾向。根据德国工作市场和职业研究中心的一个最新抽样研究结果显示,完成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证书的人在65岁退休前平均能赚到总共132万欧元,如果是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即这次国内要将普通高等学校转为职业教育类似的年龄阶段)的话,退休前平均能赚到200多万 欧元,而获得一般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情况则是在232万欧元左右。可见,德国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的两个群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平均收入差距是有的,但是差距的范围并非很大。
到了24、25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去应用科学大学学习。这类大学和普通大学相比,在专业定向上更为清晰,教授内容偏实用性。学生进入到此类大学后会专攻某一领域,比如工业工程、商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当然,如果学生在应用科学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也可以申请去普通大学继续进修。瑞士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灵活而务实,瑞士人可以先工作再进入大学学习,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大学接受学位教育。
在加拿大,从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有时候更好找工作,有的薪酬甚至比大学毕业生还高。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如果找不到工作,就会到职业教育学校“回炉再造”,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般来说,加拿大的职业教育采用学分制,2年左右就能完成。这给了学生比较大的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只要修够本专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此外,有些学生上了职业学校,还可以再申请上大学,职业学校与大学的一些课程学分可以互认。哪科是可以转学分,哪科不能转,学校都会很清楚地标明,便于学生选择,帮学生节省了不少时间。
同时,加拿大的职业教育还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如果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这个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就可以申请转学别的专业,过去所修的一些课程的学分也不会作废。转换专业的手续和程序很简单,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新西兰除了有400多所承担了一定职业教育职能的高中学校外,还拥有20所公立的理工学院(即国内的职业院校),以及一千多个行业及私立培训机构,职业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为新西兰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西兰,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在逐年稳步上升。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中,既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也有怀揣大学毕业证的中年人,还有已工作多年的职员,他们或是为了重新就业,或是为了转换岗位,或是为了进一步升职,在理工学院都能获自己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培训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在工作岗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教室中进行,时间上分为业余班、晚班、周末班。培训同样也没有年龄和区域的限制,从15岁到65岁,只需走入社区门口的培训点,人人都可以参加。
更重要的是,培训也没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限制,理工学院开设的课程从受训者的需求出发,学习的方式可以随着受训者的接受能力和时间进行调节。
正是这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模式,造就了新西兰独特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发表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免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