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从2010年上海市中职班主任培训基地成立至今,在送走一批批中职新任(转岗)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师班主任、德育管理干部、新进教师学员的同时,我们发现:伴随着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中职班主任培训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一边是从量到质变化多样的培训需求,一边是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满意度众口难调,而归根结底是各中职校班主任队伍配备中存在的各种差异性。短期内,各中职校班主任队伍不能做大刀阔斧的任职资质统一要求,面对任职年限、年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学校性质等差异造成的培训对象不同质带来培训需求的不同面,我们力图寻求一个新的视角来观测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轨迹,通过将相对成熟的企业胜任力培训课程在中职班主任研究和实践领域本土化,进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方案,同时对中职班主任职业生涯有更长远的规划,确立适当成长目标,完成专业化自觉成长。
中职班主任作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乎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中职学校的德育发展相关。本文力图通过借鉴企业高管胜任特征模型、政府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以及其他学段班主任胜任力系统模型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中职班主任岗位的特殊性和基础性,结合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研究方法,确定中职班主任的胜任力维度、分析胜任力特征,然后研发中职班主任胜任力模型,从而提出更灵活搭配、更契合需求的中职班主任培训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为中职班主任队伍的选拔、考核、绩效、培养、发展等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实施办法和有力支撑,推进中职班主任管理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做好中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胜任力的有关理论及概述
本文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很好的完成某一工作所具备的内在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胜任力主要有三大特点,即胜任特征与特定岗位密切相关,它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能够显著区分人员绩效的优劣。
胜任力模型也被称作是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担任某一特定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其典型模型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Spencer借鉴Freud人格理论中的冰山理论,结合对胜任力的深入研究,用海中的冰山类比胜任力的结构。从冰山模型的构造来看,它主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五种类型的层次性要素。其中,知识与技能处在冰山的水面以上,属于显性要素,容易被感知,被称为是基准性胜任特征(根据美国著名训练专家霍耳姆斯的划分);而水下部分的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则属于隐性要素,不易被感知,被称为鉴别性胜任特征。
二、本文构建中职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有关研究
中职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班主任关键任务(专业能力)和开发班主任核心素养(胜任素质)两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专家调查、焦点访谈、经验总结、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
(一)开发班主任关键任务的行为手册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分别对中职学校德育专家、优秀班主任、一般班主任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选择出各位认为的重要班主任工作任务,汇总出排名靠前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行为事件访谈(BEI),在对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的研究中,一一显现班主任的任务和主要活动,归纳班主任的重要职责;通过对中职德育专家、优秀班主任、分管德育工作领导等开展工作坊,结合班主任的成长案例和工作经验,初步总结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任务及其活动。接下来,根据文件要求、班主任的访谈结果和各校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教师手册)上的资料,归纳出班主任的一些重要职责和任务。
之后,通过向中职校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汇总出排名靠前的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邀请来自上海不同类型中职校专家、优秀班主任,再次开展建模工作坊,讨论关键任务及其活动、行为标准。研究则根据每项活动,识别出不同的行为,探讨不同等级的班主任工作,最后写出关键任务的行为标准手册。
(二)开发班主任的核心素养行为手册
在开展班主任核心素养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设计出中职班主任的胜任力词典,组织班主任填写“履职报告”,并选择优秀班主任和一般班主任两组人员进行对照研究。
之后,课题组根据编好的中职学校班主任胜任力词典,设计并下发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大家从全部的70条素养中选择出最重要的7条核心素养。回收问卷后,系统自动汇总出排序最靠前的10条核心素养,作为战略演绎阶段的一个输出。
与此同时,我们还同步开展了行为事件访谈,通过区分班主任类型分别进行访谈,不断追问受访人员一些工作细节,以获得受访人员的行为特征和思维特征,从而归纳他们的优秀行为,加以编码、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胜任力词典,每个素养都有一些行为表现,而这一阶段则反向使用,根据受访人员的行为,得出他身上具有哪些素养。此时将优秀班主任的编码结果和一般班主任的编码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差异性显著的素养词条,作为本项任务的一个输出。
最后,整合战略演绎和实证归纳两类方法的输出结论,形成一个完整的核心素养词条内容,根据词条设置重要的维度,对行为作出详细描述。通过确认核心素养词条,为核心素养建立维度确认核心素养,编写核心素养行为手册。
三、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中职班主任胜任力模型
中职班主任的工作领域,由培养学生成长、建设班集体、引导职业生涯、家长沟通以及自身成长五个部分组成。经过开发中职班主任关键任务手册和核心素养手册,我们研究总结出完整的班主任的胜任力模型应分为内外两层,具体见图表三。
综合班主任关键任务以及胜任的核心素养两个部分,形成了班主任胜任力模型——洋葱模型。结合胜任力冰山模型,可以得出关键任务是冰山模型中海平面以上的外显部分,核心素养是冰山模型中海平面一下的隐藏部分。
在这12项关键任务和9项核心素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关系强弱性如下表所示。
(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职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
基于胜任力模型对班主任考核是通过设定绩效目标,然后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检测、控制和掌握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短期绩效(个人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还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长期绩效(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这样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增强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也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职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在落地实践中在提高班主任胜任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原因。
根据考核的结果,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薪酬区分的办法实现有区别的管理,也可以通过完善制度的办法以促进制度管理。更有意义的是,学校可以着眼未来,通过评估和分析来预测班主任胜任能力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既有模型,从而实现班主任个人、班级、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多赢目的。
依托上海中职班主任培训基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在加强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基于中职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结合行为事件访谈记录,本文开发了并在部分学校落地实践了中职班主任胜任力360度考核表评分表。
学习地图的纵向是学习主题及其实施方式(即学习任务)。学习主题是学习任务的组合,即班主任需要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的配套系列。在班主任的工作阶段,共识别出31项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的排列顺序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FID分析(频率-重要性-难度分析)确定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并确定学习主题的相对难易程度。根据混合式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学习主题设计了7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每个主题由7种学习方式中1种或多种学习任务组成。学习地图的横向是学习任务的实施时间。
依据班主任胜任力因子,结合班主任绩效考核表,测评班主任班主任胜任力成功因子和缺失因子。根据测评结果,规划下一阶段个性学习地图(包括引导自主学习和被动培训),阶段性测评,针对性提高中职班主任胜任力。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培训通常安排在每年的下半年(秋季学期),因此每阶段的学习都安排在每年的9月-第二年2月进行实施。
依托上海中职班主任培训基地,在班主任培训学习过程中中,在部分学校落地实践了班主任学习地图,引导班主任自主精准学习,让班主任在提高胜任力方面有了坚实明确的灯塔。
发表回复
想加入讨论吗?免费贡献!